苏联“步枪之王”AK47,越战打得美军紧急换枪,买一把只要200块。

2 years ago
293

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俄语: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缩写为 “АК”),于1947年研制的版本称为“AK-47”,[4]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是由前苏联枪械设计师米哈伊尔·季莫费耶维奇·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突击步枪。卡拉什尼科夫原本是苏联红军的坦克兵,在布良斯克战役受伤送至后方医院救治后而开始研究枪械工艺,期间他在工厂里自行设计了一枝冲锋枪,是为PPK-42(俄语:Пистолет-пулемё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1942))(ППК-42),并在工厂员工的协助下制作出样枪。卡拉什尼科夫及其设计的枪械随即吸引了苏联军方的注意,该枪被安排参与1942年的新型冲锋枪竞选,但最终败给了阿列克谢·伊万诺维奇·苏达耶夫设计的PPS冲锋枪而没有被苏军采纳。尽管在竞选中落败,卡拉什尼科夫仍然没有放弃,并继续改进他的枪械。他在1944年与同袍讨论欧洲的战况时,发现到德军配备StG44突击步枪的威力后,开始构思一种简单可靠的新式可连发中威力步枪。在参考M1加兰德步枪后,设计出M1944试作型样枪,采用M43步枪弹、转拴式枪栓;经过接连的尝试后,于1946年制作出可连发射击的样枪(AK-46(俄语:АК-46)),成为此后AK系列枪械的首个原型。经过一系列试验,包括在风沙泥水等恶劣环境中严格测试,改进了导气装置与活塞系统的版本于1947年被命名为AK-47,苏联军方要求生产1,500枝作实地测试,但测试结果仍然未能让他们满意。直到于1949年推出的改良版本才获苏军认可并正式采用,该枪被官方命名为"7,62-мм автомат Калашникова (АК)"(7.62毫米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AK)。

有广泛谣传雨果·施迈瑟(StG44的设计者)曾经以某种形式经手过AK的设计,然而此说显然经不起一些简单的事实考验。并且也根据其人在战后的具体动向,雨果并没有参与任何与AK有关的活动,而两者在机构设计上也是两种几乎没有共通点的枪械。卡拉什尼科夫集团的官方专题作者从各方面很明确地指出了这个事实。[5]

AK于1949年最终定型并正式在伊热夫斯克军工厂量产。1951年开始装备前苏联军队,以取代SKS。1953年,机匣生产工艺由冲压变更为机械加工(第3型),开始大量装备前苏联军队。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AK是前苏联军队和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军队制式装备,后采用大量使用合成材料的AKM,可靠性更佳。在1980年代,小口径版本AK-74系列装备前苏联军队后,AK和AKM渐渐从苏军前线装备中退出。AK属于突击步枪,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步枪相比,枪身短小、射程较短,适合较近距离的战斗。它采用参考自美国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的长行程气动式自动原理,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通过活塞推动枪栓活动,转拴式闭锁枪栓。

AK发射7.62×39毫米中间型威力枪弹,由容量为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其保险/快慢机的设计则参考自美国雷明登8型半自动步枪,设置在机匣右侧,可以选择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的发射方式,拉机柄位于机匣右侧,为枪栓座的一部份。AK的枪机动作可靠,即使在连续射击时有灰尘等异物进入枪内,它的机械结构仍能保证继续正常运作,并可以在沙漠、热带雨林、严寒等极度恶劣的环境下保持相当好的效能,而且它的结构简单,易于分解、清洁和维修,操作简便。

AK主要缺点是由于全自动射击时枪口上扬(英语:Muzzle rise)严重,枪栓座后座时撞击机匣底,其枪栓抛壳口的设计令其较难安装皮卡汀尼导轨(不过随著许多枪械零件生产商,乃至卡拉什尼科夫集团已经设计出供AK系列专用的皮卡汀尼导轨机匣盖,这个问题基本上已得到解决),机匣盖的设计导致瞄准基线较短,瞄准具设计不理想等等缺陷,大大影响射击精度,300米以外难以准确射击,连发射击精度更低,实际上它只可以满足以遭遇战为主的较近距离上战斗的要求。

另外世界各地不同生产商生产的AK品质千差万别,如日本佣兵高部正树(日语:高部正樹)指出罗马尼亚产的AK步枪“弹匣装卸困难,且长时间射击后枪管会变弯”,故对其评价不高。俄罗斯枪械专家弗拉基米尔·奥诺科伊(Vladimir Onokoy)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90年代后生产的56式自动步枪虽比其他AK仿制型便宜,但品质和性能却比原版AK要差,在数百发射击后膛线会完全脱落磨损,以及因枪管和导气管没有镀铬而较易生锈等,但他也指出90年代之前生产的56式品质和性能反而更稳定(可能因为56式仍是解放军当时的制式自动步枪而不能够有明显的品质问题)[6]。另外,任何一本AK的操作手册上都会明确指出要经常擦枪,以防止沙尘进入枪身。简氏曾经就SA80在阿富汗暴露的可靠性问题评论说:“步枪处在浓密的尘埃中……不能长久使用……甚至最可靠的AK-47也同样如此。AK系列步枪名闻天下是在1960年代的越南战争,AK和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仿制品56式大规模地武装北越正规部队和游击队,足以证明这种自动武器在丛林环境中深受士兵信赖。

在越南战争初期,流传不少美国士兵丢弃不适应热带雨林恶劣条件下笨重的M14自动步枪或者因清理套件不足且清枪训练不足而故障频出的早期型M16突击步枪,转而使用战场上缴获的AK和56式自动步枪。这是因为AK系列步枪拥有非常优良的可靠性(卡弹的比率较早期型M16低很多)和密集的火力,而且易于容易操作,故在当时尤其受到一些美国特种作战部队的欢迎。

不过在能见度不佳的丛林中,使用对手的武器(AK与美军步枪的枪声区别很大),可能会被友军误判而导致误伤,另外一个问题是子弹不通用,一旦手头上的AK子弹用罄,周遭持用M16的战友无法提供子弹补给。一般的情形可能是由于M14的自动射击能力差(由于后坐力巨大,M14在大多数时候是半自动射击,甚至有些M14索性加了快慢机锁,强制关闭掉全自动射击能力),或者早期M16由于设计、制造、弹药等问题而可靠性不佳所致。早期M16没有辅助推机柄,一旦发生闭锁不良等小故障也只能将武器拆开以排除故障,这在战场上是非常不便甚至是无法做到的。此时,捡起AK等对手遗落的武器继续作战也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在弹药方面,虽然M193弹具有良好的精度与杀伤力(对无防护目标),但是其弹头轻小,往往穿过几层薄薄的灌木就会产生严重的偏航和威力衰减,而M43弹头重量大,稳定性好(甚至有些过稳定,即击中目标后不翻滚也不破碎),受这些影响较小。

而后来因为后勤水平提高,加上M16已发展成熟,解决了早期的各种问题,美军在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期间缴获AK步枪更像是一种收集战利品的行为而不是作战需要。不过在执行隐蔽行动时美军特种作战部队仍然会使用AK,也会用作训练武器。在伊拉克萨达姆·海珊政权及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被推翻后,由美国和其盟国代训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新军既使用美制枪械,也使用AK步枪。

在以色列与周边回教国家或极端主义团体已进行了超过数十年的对峙和冲突中,部分的以色列士兵缴获了敌方的AK步枪,并投入位于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加萨走廊、戈兰高地、黎巴嫩等地的战斗中。以军部份特种部队(如以色列海军第13突击队)在采用CAR-15卡宾枪之前也曾以AK作主力武器使用。埃及、伊朗、叙利亚等中东国家的军队和警队也广泛使用AK步枪,而AK步枪也是各个受伊朗资助的反以色列圣战组织(如真主党及哈玛斯等)的典型武器。

世界上至少有82个国家装备AK系列,苏联当局更将AK系列武器及其制造技术输出到世界各地。由于苏制AK系列步枪令人惊诧的简单结构、坚实耐用、使用灵活方便与黑市价格便宜,其可靠性甚至令西方国家生产的步枪和部份粗制滥造的AK仿制型均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因此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西方国家的军队或者反政府武装都广泛使用AK系列步枪,某些地区冲突的各方都经常装备AK系列。

此外,世界上有许多国家进行了仿制或特许生产AK系列,其中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埃及、古巴、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等,部份国家现今仍有生产。AK的设计思路也影响了以色列、芬兰、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多个国家的步枪设计路线。

AK系列步枪是使用最广泛的枪械之一,其广泛程度在轻武器历史上可能只有马克沁机枪、毛瑟系统步枪和M1911手枪可以与之相比,而卡拉什尼科夫则因为AK系列步枪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使用也被誉为“世界枪王”。可是苏联并无专利制度,故除奖励以外,卡拉什尼科夫说他本人没有从AK系列中赚取过任何专利费,否则已经是亿万富翁了[8]。

在1970年代,民间有这样一句俏皮话:“美国出口的是可口可乐,日本出口的是索尼电器,而苏联出口的是卡拉什尼科夫(意指AK系列)。”但根据原苏联的统计,全球范围内的AK系列自动步枪中,9成是仿制品,真正产地是前苏联的仅有10%左右。[9]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总干事安纳托利·伊赛金(Anatoly Isaikin)曾指出外国枪械生产商对AK的无牌生产已经为俄罗斯的经济冒受损失,又认为这些无牌仿制品的品质差劣,无法跟正版AK相提并论,从而“污蔑”了AK乃至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声誉。事实上在冷战时期苏联政府并不重视版权专利,更容许友邦大量仿制AK系列武器,然而尽管生产专利早已在苏联解体时或之前过期,生产却从未有停止。其中伊兹玛希的经理指他们公司就无牌生产的AK系列每年已损失至少4亿—5亿美元[10]。

按不同统计AK系列包括了无牌照的仿制品,也有人把散零件当一把计算,产量从三千万到四亿不等,相信是全世界历来累积产量最多的枪械。

Loading 1 comment...